日照牟工 发表于 2017-9-4 14:53:39

医院辐射防护与放射损伤基础知识培训要点

辐射防护与放射损伤基础知识一、核辐射物理学基础
1、放射性⑴、原子结构原子核:占原子体积的1/10000,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位素: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⑵放射性:不稳定的核素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这个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这些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种类:可能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还可能有正电子,质子,中子等其他粒子。原子序数从84起的所有元素都是不稳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而原子序数小于84的元素只有少量的某些同位素是不稳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人工产生的同位素都是不稳定的,具有人工放射性。⑶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重核元素趋向稳定的过程。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规律。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个数。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其原子核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ln2/λ=0.693/λ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γ跃迁和内转换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辐射按与物质作用分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辐射按本质和性质分类:电磁辐射、粒子辐射 3、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⑴照射量:是描述X(γ)射线电离空气能力的量 单位是C/kg,未定义专用名,曾用单位是伦琴(R),1R=2.58×10-4C/kg ⑵吸收剂量:是描述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基本量。它定义为单位质量受照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曾用单位是拉德 (rad),现在国际单位是焦耳/ 千克(J/kg),又称戈瑞(Gray,符号是Gy),1Gy=1J/kg,1Gy=100rad (3)当量剂量是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基本量,是在严格意义上的吸收剂量。单位为J/kg,专用名为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旧单位:雷姆,rem 1Sv=1J/kg=100remX(γ)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作用机制 :(1)光电吸收:主要发生在射线能量较低的情况,在10~30keV的能量范围占优势。 (2)康普顿散射:康普顿效应的发生率与原子序数没有太大关系,而主要取决于电子密度,在30keV~25MeV的能量范围占优势。 (3)电子对效应:光子能量超过1.02MeV才能发生这种吸收 二、辐射源及其分类
放射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类:(1)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α、β、γ线。(2)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线。(3)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他重离子束等。照射方式有两种:(1)外照射;(2)内照射 三、核和放射事件分级
1、辐射事故类型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辐射事故的类型,按发生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它事故。(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2、辐射事故的危害及产生危害途径(1)来自辐射源或设施的直接外照射(2)事故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的直接外照射(3)沉降于地面或物体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产生外照射(4)皮肤和衣物的污染产生的照射(5)吸入气载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内照射(6)饮用受污染的水引起的内照射(7)食入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内照射3、辐射事故分级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分为: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指I类、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重大辐射事故:指I类、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较大辐射事故:指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 :指IV类、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四、辐射防护体系
1、辐射防护需遵循下述几项原则: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时间、距离、屏蔽 2、辐射防护体系的应用 (1)职业照射防护体系我国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不能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内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一年内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2)医疗照射防护体系 我国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实践正当性的表述是“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它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放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 (3)公众照射防护体系 年龄为16-18岁的人员,为了学习目的或培训的目的有可能使用放射源而受到放射照射,不能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不能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值:患者的慰问者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

日照牟工 发表于 2017-9-4 14:58:47

三、放射损伤的影响因素
1、与辐射有关的因素(1)辐射的种类:电离密度和穿透能力(2)辐射剂量:一般情况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非线性)(3)辐射的剂量率:单位时间接受的照射剂量(4)分次照射:效应低于一次照射(5)照射部位: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6)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效应越显著(7)照射方式:内照射、外照射(单向或多向)、混合照射四、辐射生物效应
1、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发生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存在剂量阈值,只要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剂量阈值效应肯定发生。如照射后的白细胞减少、白内障、皮肤红斑脱毛等辐射皮肤损伤均属于确定性效应。2、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剂量阈值。如辐射致癌、遗传效应。3、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1)辐射的种类:电离密度和穿透能力(2)辐射剂量:一般情况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非线性)(3)辐射的剂量率 :单位时间接受的照射剂量(4)分次照射:效应低于一次照射(5)照射部位: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6)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效应越显著(7)照射方式:内照射、外照射(单向或多向)、混合照射5、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躯体效应:受照射个体体细胞损伤而致本身发生的各种效应称为躯体效应。又可区分为全身效应(total body effect)和局部效应(local effect)。如辐射所致的骨髓造血障碍、白内障等。★遗传效应:受照射个体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子代身上表现出的效应称遗传效应。这是由于电离辐射造成受照者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后代先天畸形、流产、死胎和某些遗传性疾病。★近期效应或者早期效应:指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机体后,辐射损伤效应在照射后短期(数周内)就出现的那些效应。如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肤损伤等。★远期效应或者远后效应:指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机体后,辐射损伤效应在照射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的那些效应(一般6个月以上)。如慢性放射病、致癌效应、放射性白内障、辐射遗传效应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辐射防护与放射损伤基础知识培训要点